Redis集群:主从模式
Table of Contents generated with DocToc (opens new window)
# 主从模式
Redis 提供了主从库模式,以保证数据副本的一致,主从库之间采用的是「读写分离」的方式。
- 读操作:主库、从库都可以接收;
- 写操作:首先到主库执行,然后,主库将写操作同步给从库。
# 为什么要采用读写分离方式?
笔记
如果说从库也可以像主库一样,可以接收到写请求的话,一个直接的问题就是「数据不一致」。
例如客户端对同一个 key 连续修改了三次,这三次请求分别发送到三个不同的实例上。 那么,这个数据在这三个实例上的副本就不一致了(分别是 v1、v2 和 v3)。后续在读取这个数据的时候,就可能读取到旧的值。
如果要保持这个数据在三个实例上一致,就要涉及到加锁、实例间协商是否完成修改等一系列操作, 但这会带来巨额的开销,显然是不太能接受的。 采用「读写分离」,所有数据的修改只会在主库上进行,不用协调三个实例。 主库有了最新的数据后,会同步给从库,这样,主从库的数据就是一致的。
分析主从同步之前,我们需要弄清楚三个问题:
主从库同步是如何完成的呢?
主库数据是一次性传给从库,还是分批同步?
主从库间的网络断连了,数据还能保持一致吗?
接下来,首先分析主从库间的第一次同步是如何进行的?这也是Redis 实例建立主从库模式后的规定动作。
# 主从库如何进行第一次同步
# 从节点配置
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REPLICATION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# Master-Replica replication. Use replicaof to make a Redis instance a copy of
# another Redis server. A few things to understand ASAP about Redis replication.
#
# +------------------+ +---------------+
# | Master | ---> | Replica |
# | (receive writes) | | (exact copy) |
# +------------------+ +---------------+
#
# 1) Redis replication is asynchronous, but you can configure a master to
# stop accepting writes if it appears to be not connected with at least
# a given number of replicas.
# 2) Redis replicas are able to perform a partial resynchronization with the
# master if the replication link is lost for a relatively small amount of
# time. You may want to configure the replication backlog size (see the next
# sections of this file) with a sensible value depending on your needs.
# 3) Replication is automatic and does not need user intervention. After a
# network partition replicas automatically try to reconnect to masters
# and resynchronize with them.
#
# replicaof <masterip> <masterport>
# If the master is password protected (using the "requirepass" configuration
# directive below) it is possible to tell the replica to authenticate before
# starting the replication synchronization process, otherwise the master will
# refuse the replica request.
#
# masterauth <master-password>
#
# However this is not enough if you are using Redis ACLs (for Redis version
# 6 or greater), and the default user is not capable of running the PSYNC
# command and/or other commands needed for replication. In this case it's
# better to configure a special user to use with replication, and specify the
# masteruser configuration as such:
#
# masteruser <username>
#
# When masteruser is specified, the replica will authenticate against its
# master using the new AUTH form: AUTH <username> <password>.
# When a replica loses its connection with the master, or when the replication
# is still in progress, the replica can act in two different ways:
#
# 1) if replica-serve-stale-data is set to 'yes' (the default) the replica will
# still reply to client requests, possibly with out of date data, or the
# data set may just be empty if this is the first synchronization.
#
# 2) If replica-serve-stale-data is set to 'no' the replica will reply with
# an error "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ss" to all commands except:
# INFO, REPLICAOF, AUTH, PING, SHUTDOWN, REPLCONF, ROLE, CONFIG, SUBSCRIBE,
# UNSUBSCRIBE, PSUBSCRIBE, PUNSUBSCRIBE, PUBLISH, PUBSUB, COMMAND, POST,
# HOST and LATENCY.
#
replica-serve-stale-data yes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使用默认的配置启动机器,机器都是主节点。如果想要让机器变成从节点,需要在 conf 文件上配置主从复制的相关参数。
# 配置主节点的ip和端口
slaveof 192.168.1.1 6379
# 从redis2.6开始,从节点默认是只读的
slave-read-only yes
# 假设主节点有登录密码,是123456
masterauth 123456
2
3
4
5
6
主从库间数据第一次同步包含三个阶段:
# 第一阶段
第一阶段是主从库间建立连接、协商同步的过程,主要是为全量复制做准备。
命令格式:
PSYNC <runid> <offset>
具体来说,从库给主库发送 psync
命令,表示要进行数据同步,主库根据这个命令的参数来启动复制。 psync
命令包含了主库的 runID
和复制进度 offset
两个参数。
psync
是 Redis 2.8 版本提供的命令,用于解决 sync 「断线后重复制」的低效问题。
- runID:是每个 Redis 实例启动时都会自动生成的一个随机 ID,用来唯一标记这个实例。 当从库和主库第一次复制时,因为不知道主库的 runID,所以将 runID 设为“?”。
- offset:复制偏移量,此时设为 -1,表示第一次复制。
PSYNC ? -1
表示全量复制。
主库收到 psync
命令后,会用 FULLRESYNC
响应命令带上两个参数:「主库 runID」 和主库目前的「复制进度 offset」,返回给从库。 从库收到响应后,会记录下这两个参数,在下一次发送psync
命令时使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
FULLRESYNC
响应表示「第一次复制采用的全量复制」,也就是说,主库会把当前所有的数据都复制给从库。 如果主服务器返回的是+CONTINUE
则表示需要进行「部分同步」。
# 第二阶段
在第二阶段,主库将所有数据同步给从库。从库收到数据后,在本地完成数据加载。 具体步骤如下:
- 主库收到完整重同步请求后,会在后台执行 bgsave 命令,生成 RDB 文件,并使用一个「缓冲区:replication buffer」记录「从现在开始所有的写命令」。
- 当
bgsave
命令执行完毕,主服务会将 RDB 文件发给从库。从库接收到 RDB 文件后,会先清空当前数据库,然后加载 RDB 文件。
为什么要有清空的动作? 这是因为从库在通过 slaveof 命令开始和主库同步前,可能保存了其他数据。为了避免之前数据的影响,从库需要先把当前数据库清空。
在主库将数据同步给从库的过程中,主库不会被阻塞,仍然可以正常接收请求。 否则,Redis 的服务就被中断了。但是,这些请求中的写操作并没有记录到刚刚生成的 RDB 文件中。为了保证主从库的数据一致性,主库会在内存中用专门的 replication buffer
( 复制缓冲区),记录 RDB 文件生成后收到的所有写操作。
# 第三阶段
最后,也就是第三个阶段,主库会把第二阶段执行过程中新收到的写命令,再发送给从库。
具体的操作是,当主库完成 RDB 文件发送后,就会把此时 replication buffer
中的修改操作发给从库,从库再重新执行这些操作。这样一来,主从库就实现同步了。
# PSYN2.0
PSYN2.0
是 Redis 4.0 的 其中一个新特性。相比原来的 PSYN 功能,最大的变化就是支持两种场景下的部分重同步。
- slave 节点提升为 master 节点后,其他 slave 节点可以从新提升的 master 进行部分重同步;
- 另外一个场景就是slave重启后,可以进行部分重同步。
# 「主从级联模式」分担全量复制时的主库压力
通过上面分析「主从库间第一次数据同步」的过程,可以看到,一次全量复制,对于主库来说有两个耗时的操作:
- 生成 RDB文件;
- 传输 RDB 文件。
如果说从库数量很多,而且都要和主库进行全量复制的话,就会导致两个问题:
- 主库忙于 fork 子进程生成 RDB 文件,进行数据全量同步,fork 这个操作会阻塞主线程处理正常请求,从而导致主库响应应用程序的请求速度变慢。
- 生成 RDB 文件 需要耗费主服务器大量的CPU,内存和磁盘I/O资源。传输 RDB 文件也会占用主库的网络带宽,并对主服务器响应命令请求的时间产生影响。
那么,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分担主库压力呢?
其实是有的,这就是 「"主 - 从 - 从"模式」。
# "主 - 从 - 从"模式
上面介绍的主从库模式,是所有的从库都是和主库连接,所有的全量复制也都是和主库进行的。 现在,我们可以通过「“主 - 从 - 从”模式」将主库生成 RDB 和传输 RDB 的压力,以级联的方式分散到从库上。
简单来说,我们在部署主从集群的时候,可以手动选择一个从库(比如选择内存资源配置较高的从库),用于级联其他的从库。 然后,我们可以再选择一些从库(例如三分之一的从库),在这些从库上执行如下命令,让它们和刚才所选的从库,建立起主从关系。
salveof 所选从库的IP 6379
命令
这样一来,这些从库就会知道,在进行同步时,不用再和主库进行交互了,只要和级联的从库进行写操作同步就行了,这就可以减轻主库上的压力,如下图所示:
那么,一旦主从库完成了全量复制,它们之间就会一直维护一个网络连接,主库会通过这个连接将后续陆续收到的命令操作再同步给从库, 这个过程也称为基于长连接的命令传播,可以避免频繁建立连接的开销。
听上去好像很简单,但不可忽视的是,这个过程中存在着风险点,最常见的就是网络断连或阻塞。如果网络断连,主从库之间就无法进行命令传播了, 从库的数据自然也就没办法和主库保持一致了,客户端就可能从从库读到旧数据。
接下来,看看网络断连后的解决办法。
# 主从库间网络断了怎么办
在 Redis 2.8 之前,主从库是使用 sync 命令进行同步。如果在命令传播时出现了网络闪断,那么,从库就会和主库重新进行一次全量复制,开销非常大。 我们上面页提到了全量复制的影响:
- 生成 RDB文件:需要耗费主服务器大量的CPU,内存和磁盘I/O资源;
- 传输 RDB 文件:占用主库的网络带宽,并对主服务器响应命令请求的时间产生影响。
从 Redis 2.8 开始,网络断了之后,主从库会采用「增量复制」的方式继续同步。 听名字大概就可以猜到它和全量复制的不同:全量复制是同步所有数据,而增量复制只会把主从库网络断连期间主库收到的命令,同步给从库。
那么,增量复制时,主从库之间具体是怎么保持同步的呢?这个问题的答案和 repl_backlog_buffer
(复制积压缓冲区)有关。
复制积压缓冲区:是主库维护的一个固定长度的队列,默认大小是1MB。
我们先来分析下主从库增量同步的流程。
1)、当主从库进行数据同步时,主库会把 RDB 通信期间收到新的操作命令写入 replication buffer
,同时也会把这些操作命令也写入 repl_backlog_buffer
这个缓冲区。
repl_backlog_buffer
是一个环形缓冲区,主库会记录自己写到的位置,从库则会记录自己已经读到的位置。
2)、刚开始的时候,主库和从库的写读位置在一起,也就是「复制偏移量」相同,这算是它们的起始位置。 随着主库不断接收新的写操作,它在缓冲区中的写位置会逐步偏离起始位置,我们通常用偏移量来衡量这个偏移距离的大小,对主库来说,对应的偏移量就是 master_repl_offset
。 主库接收的新写操作越多,这个值就会越大。
同样,从库在复制完写操作命令后,它在缓冲区中的读位置也开始逐步偏移刚才的起始位置, 此时,从库已复制的偏移量 slave_repl_offset 也在不断增加。正常情况下,这两个偏移量基本相等。
3)、如果发生从库断线,在重启之后,主从库的连接恢复,从库首先会给主库发送 psync
命令,并把自己当前的slave_repl_offset
发给主库, 主库会判断自己的master_repl_offset
和 slave_repl_offset
之间的差距。如果发现在slave_repl_offset
之后的数据仍然存在于复制积压缓冲区里面,主库发送 +CONTINUE
回复,表示进行增量复制。
如下图所示:
这里有一个地方需要重点考虑。
因为 repl_backlog_buffer
是一个环形缓冲区,所以在缓冲区写满后,主库会继续写入,此时,就会覆盖掉之前写入的操作。 如果从库的读取速度比较慢,就有
可能导致从库还未读取的操作被主库新写的操作覆盖了,这会导致不能进行增量复制,必须采用全量复制。
因此要想办法避免这一情况,一般而言,我们可以调整配置文件中 repl-backlog-size 这个参数。
# 如何避免增量复制失效
Redis 为复制积压缓冲区设置的默认大小是 1MB。如果主库需要执行大量的写命令,又或者断线后需要重连的时间比较长,这个大小显然不合适。
我们可以根据: second * write_size_per_second
公式来估算缓冲区的「最小」大小。
- second :从库断线后重新连上主库所需的平均时间,单位:秒;
write_size_per_second
:主库平均每秒产生的写命令数据量。
我们在实际应用中,考虑到可能存在一些突发的请求压力,我们通常需要把这个缓冲空间扩大一倍,即 repl-backlog-size
= second * write_size_per_second
* 2。
举个例子,如果主库每秒产生1 MB的写数据,从库断线后平均要 5 秒才能重新连上主库。这就至少需要 5 MB 的缓冲空间。 否则,新写的命令就会覆盖掉旧操作了。为了应对可能的突发压力,我们最终把 repl-backlog-size
设为 10 MB。
这样一来,增量复制时主从库的数据不一致风险就降低了。不过,如果并发请求量非常大,连两倍的缓冲空间都存不下新操作请求的话,此时,主从库数据仍然可能不一致。
针对这种情况,一方面,可以根据 Redis 所在服务器的内存资源再适当增加 repl-backlog-size 值,比如说设置成缓冲空间大小的 4 倍
另一方面,可以考虑使用切片集群来分担单个主库的请求压力。
# replication_buffer 与replication_backlog_buffer
# replication_buffer
对于客户端或从库与 Redis 通信,Redis 都会分配一个内存 buffer 进行数据交互。所有数据交互都是通过这个buffer进行的。Redis先把数据写入这个buffer中,然后再把buffer中的数据发到
client socket
中再通过网络发送出去,这样就完成了数据交互。所以主从在增量同步时,从库作为一个client,也会分配一个buffer,只不过这个buffer专门用来传播用户的写命令到从库,保证主从数据一致。我们通常把它叫做
Replication Buffer
。Redis 通过
client-output-buffer-limit
参数设置这个buffer的大小。主库会给每个从库建立一个客户端,所以replication buffer
不是共享的,而是每个从库都有一个对应的客户端。
如果主从在传播命令时,因为某些原因从库处理得非常慢,那么主库上的这个buffer就会持续增长,消耗大量的内存资源,甚至OOM。
所以Redis提供了
client-output-buffer-limit
参数限制这个buffer的大小,如果超过限制,主库会强制断开这个client的连接,也就是说从库处理慢导致主库内存buffer的积压达到限制后,主库会强制断开从库的连接,
此时主从复制会中断,中断后如果从库再次发起复制请求,那么此时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,引发复制风暴,这种情况需要格外注意。
# replication_backlog_buffer
和 replication_buffer
不一样,repl_backlog_buffer
是所有从库共享的,slave_repl_offset
由从库自己记录的,这也是因为每个从库的复制进度不一定相同。从库断连后再恢复时,会给主库发送 psync
命令,并把自己当前的slave_repl_offset
发给主库。slave_repl_offset
指向的数据没有被覆盖,就能继续恢复。如果从库断开时间过长,repl_backlog_buffer
环形缓冲区会被主库的写命令覆盖,那么从库重连后只能全量同步。